長城汽車率先公布了一份令人意外的年中成績單。
今年上半年營收923.67億元,同比微漲1%,半年總銷量56.98萬輛,同比增長1.8%。
但之所以令人意外,是因為一向以車圈最能賺、絕不損利潤打價格戰的長城,這次的凈利潤卻下降了10.2%,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更是大跌36.38%。
更反常的是這樣一份成績單之后,資本市場還認可了。
今天一開盤,長城汽車股價上漲0.78%。截至發稿前,股價上漲2.3%。
最能賺的長城汽車,利潤大減三成
長城汽車搶先一眾車企,早早發布了半年度業績快報。雖然只公布了幾項“硬核”指標,但已經包含足夠的信息量——
沒想到,“增收不增利”如今也被用來形容長城的業績。
具體來看,今年上半年,長城汽車營業收入為923.67億元,同比增長1.03%。
與之對應的是,長城上半年的總銷量為56.98萬輛,同比增長1.81%,與營收的增速基本同步。
而最讓人大跌眼鏡的,當屬利潤。
上半年,長城汽車的營業利潤為68.62億元,同比下跌15.35%。
同期公司歸母凈利潤為63.37億元,同比下降10.22%。
扣除掉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,長城扣非凈利潤為35.82億元,同比更是直降36.38%。
不過財報里的積極信號是,截至上半年末,長城汽車擁有總資產2224.48億元,總負債1380億元。
算下來資產負債率為62%,在汽車這樣的高負債行業里屬于數值較低的安全區,也是魏建軍能站出來炮轟“車圈恒大”的底氣。
△參考第一季度部分車企負債率水平
整體看下來長城的這份快報,有點奇怪。因為“增收不增利”的現象,還是這么明顯的利潤下滑,很多時候是出現在“以價換量”的公司。
顯然,長城并不是這樣的角色。
魏建軍“不打價格戰”的宣言,現在都還在車圈有回音。長城發2024年年報的時候,還以大漲八成的凈利潤,坐實“車圈最能賺”的頭銜。
怎么轉眼半年過去,最會賺錢的長城汽車,利潤也受挫了?
更細致地拆解上半年指標,會發現長城這份快報的內容沒有那么簡單。
分季度看,首先是營收,長城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為523.48億元,同比上漲7.8%,環比增長30.8%。
拉低上半年表現的是第一季度,營業收入為400.19億元,同比下降6.6%,環比下降33.2%。
再看利潤,長城第二季度的歸母凈利潤為63.37億元,同比增長64.6%,環比則大漲261.9%,所以同樣是第一季度拖了后腿。
Q1歸母凈利潤為17.51億元,同比下滑45.8%,環比下滑22.7%。
看來,長城的表現到Q2已經出現了回暖,更多問題出在Q1里。
但這并不代表長城就能松一口氣,Q1的利潤下滑之巨,仍值得深挖原因。
到底是什么“阻礙”了長城汽車賺錢?
什么“阻礙”了長城汽車賺錢?
在這份簡明扼要的快報里,長城主動透露了凈利潤波動的原因,將其歸結為對三方面的投入增加:
長城正在開啟新的產品周期;
公司加大了新車型、新技術的上市宣傳及品牌提升;
公司正在加速構建直連用戶的新渠道模式。
什么意思呢?我們分別來解釋。
對新的產品周期投入增加,很好理解,就是開發新技術和產品。
這部分投入,我們通常算作研發開支,這往往也被看作為企業是否具備長期潛力的關鍵。
特別是對于長城這樣的老牌車企,且子品牌眾多,現如今新能源轉型更急需大量的資源投入,推出新技術、密集投放新車型。
而長城上半年的各種動作也在證實,公司正在加速推動新品落地,各大品牌密集投放新車型。
比如哈弗的二代哈弗梟龍MAX,魏牌的全新藍山煥新款、全新高山MPV、歐拉的新款好貓……
有新技術和產品在手,接下來就需要宣傳了。這也是長城大筆投入的第二個方面,新產品、新技術的上市推廣及品牌活動。
直白點說,其實就是對于營銷方面的投入。
雖然這次的快報當中沒有披露銷售的開支,但從第一季度的數據來看:
公司Q1銷售費用為22.96億元,同比大漲61.56%,占總營收的比重從2024年同期的3.3%增長到了5.74%,其實已經能看出長城今年在這方面的花費不會小。
最后一點是長城正在構建的新渠道模式。
長城的銷售體系正在改變,不再依賴經銷商賣車,今年首次推出了直營模式,并把這種銷售服務體系命名為“長城智選”。
這種模式由品牌直接運營,涵蓋獨立的零售中心、交付中心和用戶服務中心。
門店里主要是以旗艦車型為主,可以看作是長城為深入高端化形象打造的。包括選址、銷售團隊等在內,全部對標新勢力的打法。
從去年5月首批開設到現在,長城智選已經有400家以上的直營門店,預計到年底就會增加到600家,覆蓋全國超過200座城市。
當然,門店擴張背后,包括場地、團隊等等,自然也少不了一大筆費用了。
這三點總結起來,就是長城進入新的產品投資周期,研發費用和銷售及管理費用支出增多,因此利潤出現了短期下滑。
這些實際正是長城目前轉型所需的重中之重。
把有限的資源盡可能做多條線投注,短期看,利潤確實是承壓,但長期看卻是值得做也必須做的轉型。
單看今年上半年五大品牌的月銷走勢,更能說明問題。
一邊是增長的主力:
哈弗依然是長城的銷量支柱,上半年銷量為32.14萬輛,同比增長7.24%。
魏牌受全新藍山拉動,上半年累計交付3.45萬輛,同比大漲73.62%,是長城各品牌中增速最猛的品牌。
長城皮卡上半年銷量為.62萬輛,同比也增長了4.69%。
另一邊,卻是兩大品牌出現了明顯下滑走勢:
上半年歐拉累計交付1.39萬輛,同比大幅下跌56.19%。
以及坦克,今年上半年銷量下滑了10.67%,累計賣出了10.37萬輛。
能看到明顯的趨勢是,長城曾經的“利潤奶牛”坦克,與比亞迪方程豹、奇瑞捷途等車型正面爭奪市場份額,開始見頂疲軟。
而魏牌被押注為長城高端化與智能化的核心載體,得到了更多的新技術資源傾斜,成了長城未來保障利潤、智能化任務壓力最大的支撐點。
長城汽車之前所依賴的長板——打造爆款車模式——如今已經紅利吃盡,所以現在必須發展更全面的模式,才能繼續立足于中國汽車市場的洪流。
實際上,35年的長城汽車,現在正在面臨“品牌”的重新認知。
One More Thing
所以最近就有人,向魏建軍建言獻策——品牌要高端化,就要解綁保定。
眾所周知,魏建軍生于保定長于保定創業在保定。
保定除了驢肉火燒,恐怕最知名的已經是長城汽車了。
但對于這種“保定=不高端”的思維,魏建軍果斷否定——
我不這么看。長城的靈魂就是在保定設計、保定研發、保定造。公司特意設計商標,必須寫上Poating(保定)!
老魏還拿出了最典型的例子反證:
(德國)斯圖加特就是個農村,比我們保定還偏。
所以大農村斯圖加特造出了什么汽車呢?
奔馳和保時捷。